不容忽視的疾病 肌無力症

 

記者王昱/台北報導

在求學或職涯過程中,總是會出現少數不合群的同學或同事,尤其在體育課或是工作忙碌的狀況下,也常發現女性朋友特別容易感到疲累,甚至要求休息或 請假。你自己或是同儕間也有上述情形嗎?許多女性常會以為自己可能是生理期前兆或感冒引起的症狀,認為只要休息即可恢復精神,因而忽略身體是否有其他疾病 的可能,而這正是「肌無力症」可怕的地方。

臨床報告顯示,此症狀患者以女性居多,它會讓患者誤以為自己的身體只是最近較虛弱,稍加休息即可恢復元氣;,也正因為如此,等到身體已慢慢開始出 現全身性的肌肉無力,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已得了罕見的肌無力症,導致錯失治療使得病情急速惡化,甚至危害到生命。此疾病女性罹患率約為男性的1.5倍, 且病患年齡層分佈廣,發病者大多是年輕女性或年長的男性。

彰化基督教醫院週邊神經肌肉次專科主任賴建旭說明,重症肌無力與很多常見的疾病、症狀類似,會造成全身無力、動一下就很喘的疾病很多,如貧血、氣 喘、心臟疾患等,這些疾病的發生率可能遠比肌無力症來得高。肌無力症是普遍人比較少耳聞的疾病。民國96年,台灣有3,205位肌無力症的患者使用重大傷 病來就醫,換算成當年的盛行率為十萬分之14。根據健保資料庫重大傷病的統計,台灣每年新個案數有四、五百人,換算成發生率,每年每10萬人當中會有 2.1人發生此病例。

賴建旭主任表示,肌無力症是病因的診斷,代表患者的神經肌肉交界處有病理變化,造成肌肉無力、容易疲勞。肌無力症的肌肉無力常常不是全身的肌肉都 一樣無力,而是某些特定的肌肉,尤其是提眼瞼肌、眼外肌、說話與吞嚥會用到的肌肉,特別容易受影響。而不同患者,症狀的嚴重度差異性也不同。輕度的患者, 最初只有單側眼瞼下垂,看起來沒有精神而已,但重症的患者會嚴重到呼吸衰竭,全身癱瘓。

肌無力症個案少,賴建旭主任強調,並不是大多數醫師所熟悉的疾病,比較能正確診斷肌無力症的是科別是神經科,尤其是專攻周邊神經肌肉次專科的神經 科醫師。因此肌無力症患者要找醫師診斷治療,建議找專攻周邊神經肌肉次專科的神經科醫師。台灣的各大醫學中心神經部門大多有再細分次專科,通常會有腦血管 疾病、癲癇、動作障礙、周邊神經肌肉等次專科。肌無力症這個疾病女性略多,約為男性的1.5倍,病患年齡層分佈很廣,年輕的與年老的都有,加上有很多疾病 的臨床表現和肌無力症很類似,除了醫師看診之外,還需要檢查抗乙醯膽鹼受體抗體與電生理檢查來確認這個疾病。

此外,大約12%的肌無力症患者合併有胸腺瘤,因此胸部的影像學檢查也是有需要的。而治療肌無力的選擇方式,有藥物和手術方面可以治療,例 如:Mestinon美定隆(大力丸)、免疫調節劑、血漿分離術或胸腺切除手術等。肌無力症許多患者在術後仍需靠藥物來減緩症狀,不過只要定期配合治療和 改變生活方式,還是有機會不用依賴藥物,回到以前正常的生活模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鍾無艷 的頭像
    鍾無艷

    +++愛似百匯+++

    鍾無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