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一項刊登在「自然」(Nature)期刊的研究指出,地球生命在大約30億年前戲劇性地暴增,在規模上更為龐大,在結構上更為複雜。原因可能是原始生物從那時候起,能以較有效的方式從陽光獲取能量。
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建構出「基因化石」數學模型,輸入現存的1000組關鍵基因,以計算地球生命早期如何進化,最後得到這個結論。
研究指出,整體生命基因組在33億年至28億年前暴增,而現今物種有高達27%在當時就已經形成,而生命暴增的原因,或許要歸功於「現代電子傳遞」(modern electron transport)的生化過程。
「現代電子傳遞」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功能,包括細胞膜內的電子移動,對於部份微生物和植物尤為重要,讓它們能夠透過光合作用,從太陽光中汲取能量並呼吸氧氣。
科學家把「現代電子傳遞」稱作「太古時代擴張」,而5億年之後,又出現所謂的「大氧化事件」(Great Oxidation Event),即地球大氣層含氧量突然增加,導致厭氧類原始生命滅絕。
科學家表示,「大氧化事件」或許是地球物種最大的更迭時期,不需氧氣的原始生物或微生物逐漸絕種凋零,取而代之的是體型更大,腦袋更聰明的需氧生物,成為地球上的主流生命,引發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轉變。
留言列表